
費沙氏情侶鸚鵡
牡丹鸚鵡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費氏牡丹鸚鵡, 費沙氏情侶鸚鸚, 費氏愛情鳥 拉丁名 : Agapornis fischeri 屬 : 牡丹鸚鵡屬
費沙氏情侶鸚鵡, 牡丹鸚鵡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費氏牡丹鸚鵡, 費沙氏情侶鸚鸚, 費氏愛情鳥
植物名: Agapornis fischeri
屬: 牡丹鸚鵡屬


描述

費沙氏情侶鸚鵡為小型鸚鵡,慣棲息於樹叢、農耕區及灌木叢。在寵物市場需求量高常遭捕捉而列為IUCN紅色名錄中近危鳥類。喜成群於農耕區取食穀類、黍類及玉米造成農作物損失,慣在啄木鳥的舊樹洞穴築巢。
尺寸
14 cm
築巢地點
岩洞
食性
牡丹鸚鵡需要不同種類的食物,如果實、種子、蔬菜等。建議於糧食中加入人工合成飼料,原因是市面上大部份的穀糧含有過多的脂肪,人工飼料可使營養更為均衡。新鮮的綠色蔬菜,例如菠菜,對於雀鳥亦是非常有益的。此外亦要注意為鸚鵡補充鈣質,尤其是下蛋前後的雌鳥。 含可可鹼(Theobromine)的食物如咖啡、茶葉、巧克力等都不可餵予鸚鵡,而鱷梨(或稱牛油果)對於鸚鵡是有高度毒性的。而含有高鹽份、脂肪,或含酒精的食物都應該避免。

棲息地
它們生活在海拔1,100-2,200m(3,600-7,200英尺,成群的小羊群中)。它們生活在孤立的成群的樹木之間,中間有草叢。
食性
食穀性


基本資料

行為
Fischer's lovebird飛行很快,可以聽到飛翔時翅膀的聲音。像所有愛情鳥一樣,它們非常有聲,當它們發出聲音時,它們會發出刺耳的chi聲,並且可能非常嘈雜。
分布區域
Fischer's lovebird原產於非洲中東部小地區,坦桑尼亞北部維多利亞湖的東南部和東南部。在乾旱的年代,一些鳥類向西進入盧旺達和布隆迪,尋找潮濕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