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鵰鴞
雕鴞屬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Bubo virginianus 屬 : 雕鴞屬
大鵰鴞, 雕鴞屬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Bubo virginianus
屬: 雕鴞屬
描述
大雕鴞長46-68厘米,翼展長101-153厘米。雌鳥比雄鳥大,平均長55厘米,翼展長124厘米,重1.4公斤。較大的個體分布在近極地,較小的個體則接近赤道,符合伯格曼定律(Bergmann's Rule)。 大雕鴞的耳邊絨毛很大,面部呈紅色、褐色或灰色,喉嚨有一片白色。虹膜黃色,其下B. V. nacurutu的虹膜則是琥珀色。其「角」並非耳朵或是真正的角,而只是絨毛或羽毛。下身淺色帶有褐色斑紋。腳上至爪前都長有羽毛。個別及地區性的顏色都有分別:靠近極地的個體呈較淺色,而在中美洲的則呈深朱古力褐色。 大雕鴞的叫聲是低音但大部的咕咕聲,一連四或五個音節。雌鳥的叫聲較高音,尾音上升。幼鳥只會發出嘶嘶聲,很易與倉鴞的叫聲混淆。 大雕鴞很易與小雕鴞及其他雕鴞屬混淆。不過牠們一般都是異域的。
尺寸
46 - 64 cm
築巢地點
樹木
產蛋枚數
1 - 4 枚蛋
育雛期間
1 窩
育鶵窩數
30 - 37 days
孵化期
42 days
食性
大雕鴞有雙目視覺,可以準確尋找獵物及在低光度下仍能看見。牠們的眼睛大如人類的,但卻不能在眼窩內轉動。所以大雕鴞會轉動頭部。其頸部在身體保持不動時可以轉動達270°。 大雕鴞的聽覺也很好。牠們感覺深度的能力比人類更強。這是由於牠們的耳朵並非在頭的兩側,而是在頭較高的位置。只要傾斜或轉動頭部,牠們就可以準確測量聲音的橫向及直向位置。 大雕鴞是在夜間獵食,會站在高處等待獵物,再俯衝擒獲獵物。牠們主要狩獵細小至中等的哺乳動物,如野兔、兔、浣熊、大家鼠、松鼠、小鼠屬、鼴科、田鼠、旱獺、鼩鼱科、蝙蝠、犰狳科、鼬屬及沙鼠。牠們更是豪豬及鼬鼠的天敵。牠們也會獵食其他鳥類,由細小的戴菊鳥至大如大藍鷺不等。涉禽(尤其是蹼雞屬及鴨),甚至乎猛禽的雪鴞都會被獵食。牠們有時會吃農場的雞及狗。牠們卻只會有時吃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甲殼類及昆蟲。也有紀錄牠們會同類相食。 大雕鴞爪的壓力可以達到每平方吋500磅,遠遠超過人手的60磅的握力。在北部若有較大的獵物,牠們會將吃剩的獵物冰凍起來,到有需要時再用體溫來解凍。牠們傾向在同一地方反芻食物。
棲息地
就棲息地而言,大角great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強的貓頭鷹,甚至是鳥類之一。大角可以在與各種落葉,針葉和混交林,熱帶雨林,南美大草原,大草原,山區,沙漠,北極北極苔原,多岩石的海岸,紅樹林沼澤森林和一些城市地區接壤的樹木中居住。
食性
肉食性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大雕鴞分布在北美洲的亞北區經中美洲及南美洲南至火地群島。在瓜地馬拉南部、薩爾瓦多及尼加拉瓜至巴哈馬、亞馬遜森林及南美洲南部、與及西印度群島及大部份海島上都不會見到大雕鴞。 大雕鴞會棲息在樹上,包括落葉林、針葉林、混交林、熱帶雨林、潘帕平原、大草原、山區、沙漠、亞北區的凍土層、石灘、紅樹林及一些市區。牠們較少出沒在極端氣候的地區,並不會到濕地環境及高海拔的凍土層。所有已交配的大雕鴞都是留鳥,未交配的或幼鳥就會在較少食物供應的冬天離開,到處尋找伴侶及地盤。 大雕鴞的鳥蛋及雛鳥是狐狸、郊狼或野貓的獵物。成鳥並沒有天敵,但與鷹、雪鴞及其他大雕鴞對抗時可能會被殺死。牠們並非受到威脅的生物。
物種狀態
有時,這些貓頭鷹可能捕食受威脅的物種。滴滴涕對當地人口造成毀滅性影響之後,遊eg被重新引入了密西西比河和哈德遜河,但後來被大角在夜間殺死幼年和成年遊eg的貓頭鷹所阻礙。在太平洋西北部的較早生長地區,發生明顯砍伐的地方,斑點貓頭鷹已受到相當大的有角貓頭鷹的捕食的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