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頭鷺
牛背鷺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牛背鷺, 家畜鷺鷥, 畜鷺, 放牛郎 拉丁名 : Bubulcus ibis 屬 : 牛背鷺屬
黃頭鷺, 牛背鷺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牛背鷺, 家畜鷺鷥, 畜鷺, 放牛郎
植物名: Bubulcus ibis
屬: 牛背鷺屬


描述

黃頭鷺為大型夏候鳥,棲息紅樹林、蘆葦及灌叢區。雄雌鳥會共同孵卵、育雛,擅長站在牛背或耕耘機上捕食翻土時受露出的昆蟲。慣以快走、小跑、跳躍、飛起啄食等多樣方式捕食,繁殖季會發出嘈雜叫聲護領地。
尺寸
46 - 56 cm
築巢地點
樹木
產蛋枚數
2 - 4 枚蛋
育鶵窩數
22 - 28 days
孵化期
14 - 21 days
食性
牛背鷺以各種各樣的獵物為食,尤其是昆蟲,尤其是蚱,、,蒼蠅(成蟲和),飛蛾以及蜘蛛,青蛙和earth。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們被觀察到沿著榕樹的樹枝覓食成熟的無花果。通常在牛和其他大型放牧和瀏覽動物中發現該物種,並捕獲受哺乳動物干擾的小生物。
棲息地
牛背鷺的範圍的大規模和迅速擴展歸因於它與人類及其家畜的關係。隨著牲畜飼養遍布世界各地,牛背鷺得以佔據原本空無一物的生態位。儘管牛背鷺有時會在淺水中覓食,但與大多數蒼鷺不同,牛鷺通常在田野和乾燥的草叢生境中發現,這反映出其飲食對陸生昆蟲而非水生獵物的依賴性更大。
食性
食蟲性


遷移概述

一些牛背鷺種群遷徙,另一些則分散,因此很難區分兩者。在許多地區,人口既可以久坐,也可以遷徙。在北半球,遷移是從涼爽的氣候向溫暖的地區遷移。西非的遷徙是由於降雨引起的,而南美洲的遷徙鳥類在非繁殖季節向繁殖範圍的南部移動。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它最初原產於西班牙南部和葡萄牙的部分地區,熱帶和亞熱帶非洲以及潮濕的熱帶和西亞。在19世紀末,它開始將其範圍擴展到南部非洲,於1908年在開普省首次繁殖。該物種於1941年首次到達北美,於1953年在佛羅里達繁殖,並迅速傳播,首次繁殖。 1962年在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