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角犀鳥
角犀鳥屬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Buceros bicornis 屬 : 角犀鳥屬
雙角犀鳥, 角犀鳥屬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Buceros bicornis
屬: 角犀鳥屬
Photo By Kalyanvarma , used under CC-BY-SA-3.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
描述
雙角犀鳥(學名:Buceros bicornis),又叫黑板擦鳥、印度大犀鳥,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牠的喙上的盔突特別寬大,上方有一個凹陷,向前形成兩個突起彷彿兩隻角一樣,故名雙角犀鳥。是犀鳥科中最大的一種,身長90~130公分,翼展可達152公分,分布於印度、馬來半島與蘇門達臘等地。這種鳥類最長可存活大約50年。
尺寸
1.05 m
顏色
黑色
黃色
白色
築巢地點
岩洞
食性
大型犀鳥通常出現在小型聚會中,而大型犀鳥有時聚集在果樹上。在不丹東南部,據記錄有150到200只家禽。在野外,犀鳥的飲食主要由水果組成。無花果作為食物來源特別重要。 Vitex altissima被認為是另一種重要的食物來源。大犀鳥還在月桂科和肉荳蔻科的脂類豐富的果實上覓食,例如Persea,Alseodaphne和肉荳蔻。他們從水果飲食中獲得了完全需要的水。它們是許多林木種類的重要分散劑。他們還將吃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小型爬行動物和昆蟲。獅子尾獼猴與這些犀鳥一起覓食。他們沿著樹枝覓食,跳來跳去,尋找昆蟲,雛鳥和小蜥蜴,撕開樹皮並檢查它們。捕獲獵物,將其扔向空中併吞下。一隻稀有的松鼠Travancore松鼠(Petinomys fuscocapillus)被吃掉了,西高止山脈曾將印度紅(Otus bakkamoena),叢林ow(Glaucidium radiatum)和斯里蘭卡綠鴿子(Treron pompadora)當作獵物。
棲息地
在印度,不丹,尼泊爾,東南亞大陸,蘇門答臘的印度尼西亞島和印度東北地區的森林中都發現了犀鳥。該物種的分佈在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的整個範圍內都是零散的。在次大陸上,它們在西高止山脈的幾個森林地區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森林中被發現。森林砍伐減少了印度許多地區的範圍,例如在1860年代記錄在科利山上的森林。它們的分佈範圍擴展到泰國,緬甸,馬來亞和蘇門答臘。在新加坡發現了少量野生動物。它們的棲息地是丘陵地區茂密的舊生長(未伐木)森林。與許多較小的犀鳥不同,它們似乎依賴大片森林。在泰國,在繁殖季節,雄性的家鄉範圍大約為3.7公里,在非繁殖季節,大約為14.7公里。
食性
食果性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在印度,不丹,尼泊爾,東南亞大陸,蘇門答臘的印度尼西亞島和印度東北地區的森林中都發現了犀鳥。該物種的分佈在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的整個範圍內都是零散的。在次大陸上,它們在西高止山脈的幾個森林地區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森林中被發現。森林砍伐減少了印度許多地區的範圍,例如在1860年代記錄在科利山上的森林。它們的分佈範圍擴展到泰國,緬甸,馬來亞和蘇門答臘。在新加坡發現了少量野生動物。它們的棲息地是丘陵地區茂密的舊生長(未伐木)森林。與許多較小的犀鳥不同,它們似乎依賴大片森林。在泰國,在繁殖季節,雄性的家鄉範圍大約為3.7公里,在非繁殖季節,大約為14.7公里。
物種狀態
現已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嚴重瀕危物種。由於棲息地持續喪失、其種群數量至少連續三代下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於2018年將本種從近危提升為易危。
Photo By Kalyanvarma , used under CC-BY-SA-3.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