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鵟鷹
Butastur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Butastur indicus 屬 : Butastur
灰面鵟鷹, Butastur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Butastur indicus
屬: Butastur
Photo By Alpsdake , used under CC-BY-SA-4.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
描述
灰面鷲(學名:Butastur indicus,英語:grey-faced buzzard)又名灰面鵟鷹,於每年10月10日之前後自北至南過冬,其中重要過境停棲點為臺灣的八卦臺地及恆春半島。因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而又有「國慶鳥」之稱。臺灣彰化縣縣鳥。
尺寸
41-46 cm (16-18 in)
顏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築巢地點
樹木
食性
在繁殖季節,雄性禿鷹在棲息的整個過程中會花費90%的時間尋找獵物。他們的狩獵棲息地通常位於離巢約500米的地方。它們以青蛙,甲殼綱動物,蜥蜴,昆蟲,小型囓齒動物和偶爾的其他鳥類為食。他們棲息在與開放的棲息地(例如稻田,農田和空地)相鄰的樹或電線桿上,俯衝下來,用腳捕捉在里山發生的小動物。他們採取了搜尋和伏擊狩獵的方法,以浪費更少的時間和精力,但仍然有足夠的生存空間。鳥類積極地改變飲食,以適應特定季節的覓食地點。在繁殖季節,以禿鷹覓食區為特徵的主要植被類型從稻田到堤防和草耕地,最後到林木區。隨著這一轉變,禿鷹的主要獵物也從青蛙變成了昆蟲。在稻田中,經常捕獲青蛙和小型哺乳動物。在堤防和草地耕地上捕獲了包括青蛙,小型哺乳動物,蜥蜴,蛇和昆蟲在內的各種獵物。在林地捕獲了昆蟲和青蛙。
棲息地
該物種的大多數在日本或更具體地在里山。該區域由許多不同的環境組成;林地,水田,溪流和草原。在其繁殖範圍內,禿鷹在山區,森林邊緣,田野,草地,沼澤和農田附近的針葉和混合常綠森林中發現。
食性
肉食性
遷移概述
面對灰色的禿鷹利用世界上唯一的海洋飛道進行猛禽遷移。風的支持和地理特徵(即島嶼)使鳥類能夠在海洋飛行道中遷移。 3月下旬至4月初,灰臉禿鷹到達日本的繁殖地。假設雄性到達繁殖地,等待雌性到達,同時保衛自己的領土。雌性到達之後,築巢和交配開始。從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灰濛面的禿鷹在秋季遷徙時出發,並朝南方飛去。在台灣,他們是普通的春季和夏季移民,在蘭嶼島過冬時,仍有一些移民。與大多數禿鷹一樣,這些鳥類利用上升的氣流來獲得高度,並在遷徙過程中通過騰飛而覆蓋很遠的距離。台灣是灰臉禿uzz的主要遷徙路線,十月會沿著恆春半島向南移動,三月下旬和四月初會沿著台中和彰化梯田向北移動。
基本資料
物種狀態
不受全球威脅。
Photo By Alpsdake , used under CC-BY-SA-4.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