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
天鵝屬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Cygnus atratus 屬 : 天鵝屬
黑天鵝, 天鵝屬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Cygnus atratus
屬: 天鵝屬
Photo By Sheba_Also 43,000 photos , used under CC-BY-SA-2.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
描述
黑天鵝(學名:Cygnus atratus)是一種主要在澳洲東南與西南區域繁殖的大型水鳥,曾經被單獨歸類成一個單型種:Chenopis。 黑天鵝可能獨自行動,也可能成群結隊(從幾百隻到幾千隻不等)。儘管大部分的身軀覆蓋著黑色的羽毛,但是一旦飛行起來,便可發現其實黑天鵝有著一排白色的發翔羽。它們有著明顯、亮紅色的喙部,雙足則是灰黑色的。 成年的黑天鵝身長大約在 1.1 到 1.4 公尺之間,平均重量 6 到 9 公斤重。在飛行時,翼展可達 1.6 到 2 公尺寬。頸部細長,在天鵝中算是最長的一種,通常彎成優雅地 S 型。 雄鳥比雌鳥來得稍微大一些,喙也比較直且長;雛鳥有著灰棕色的羽毛。 黑天鵝在飛行時或划水時偶發響亮如軍號的叫聲,不過也會發出低低的輕哼。在孵育或是築巢時如果受到驚擾,則會發出囀鳴聲。 黑天鵝跟其他澳洲的鳥類外型迥異,不過在微光下飛行時可能會被錯認成鵲鵝。不過只要看清楚它們長長的頸子與緩慢的擊翼節拍,應該還是可以分辨得出來。
尺寸
1.4 m
壽命
20年
築巢地點
地面
食性
黑天鵝幾乎完全是草食性動物,雖然區域和季節存在一些差異,但飲食通常以水生和沼澤植物為主。在新南威爾士州,蘆葦葉(香蒲屬)是濕地鳥類最重要的食物,其次是被淹沒的藻類和水生植物,例如纈草。在昆士蘭州,水生植物(如Potamogeton,石麥和藻類)是主要食物。確切的組成隨水位而變化。在洪水氾濫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正常食物,黑天鵝將以岸上的牧場植物為食。黑天鵝的覓食方式與其他天鵝相似。當餵食淺水時,它的頭和脖子會浸在水下,它可以使頭部保持水平,同時保持身體水平。在更深的水中,天鵝上升到更低。黑天鵝還能夠過濾水面的飼料。
食性
草食性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黑天鵝在澳大利亞西南和東部以及鄰近的沿海島嶼的濕地中很常見。在西南地區,範圍包括西北開普省,呂伐恩角和尤克拉地區之間的地區;而在東部,它覆蓋了一個以阿瑟頓高原,艾爾半島和塔斯馬尼亞為界的大區域,而默里達令盆地則支持著大量的黑天鵝。在澳大利亞中部和北部很少見。黑天鵝的首選棲息地遍布淡水,鹹淡水和鹹水湖,沼澤和河流,其中有水下和新興的植被,可作為食物和築巢材料。首選永久性濕地,包括觀賞性湖泊,但是黑天鵝也可以在水淹的牧場和潮汐灘塗中找到,有時在島嶼或海岸附近的公海中也可以找到。黑天鵝曾經被認為是久坐不動的,但現在已知該物種是高度游牧的。沒有固定的遷徙模式,而是對降雨或乾旱的機會性反應。在高降雨年份,移民會從西南和東南方向向內陸遷移,而在較乾旱的年份則向這些中心地區遷移。當乾旱的中部地區確實下雨時,黑天鵝將遷移到這些地區築巢並撫養幼崽。但是,如果在幼鴿成長之前又恢復了乾燥,成年鳥將放棄巢穴和卵或小天鵝,回到較濕的地區。像其他許多水禽一樣,黑天鵝繁殖後換羽時會立刻失去所有的飛行羽毛,並且約一個月無法飛行。在此期間,為了安全起見,它們通常會在大型開放水域上定居。該物種的分佈範圍很廣,其發生範圍在1至1000萬公里之間。當前全球人口估計多達50萬。對於這種數量眾多且分佈廣泛的鳥類,尚未發現滅絕或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威脅。黑天鵝最早是1697年由歐洲人看到的,當時威廉·德弗拉明格(Willem de Vlamingh)的探險隊探索了西澳大利亞的天鵝河。
物種狀態
根據《 1974年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法》(第5條),黑天鵝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受到保護。在《 IUCN瀕危物种红色名錄》中,它被評為“最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