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鳥
  啄木鳥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赤鴷, 花奔得兒木, 白花啄木鳥, 叼木冠    拉丁名 : Dendrocopos major  屬 :   啄木鳥屬    
  大斑啄木鳥, 啄木鳥屬下的一個物種 
  也稱為: 
 赤鴷, 花奔得兒木, 白花啄木鳥, 叼木冠
  植物名: Dendrocopos major 
  屬:  啄木鳥屬 
 
  Photo By Ken Billington , used under CC-BY-SA-3.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  描述
 大斑啄木鳥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啄木鳥,特點在於其下腹部有一塊紅色的斑塊。它會鑿樹木來尋找食物或挖掘巢穴,也會利用敲擊進行交流和宣示領土。此鳥類善於攀登,但只會向上,若要向下移動只能向下跳躍。 
    尺寸 
  20 - 24 cm 
    築巢地點 
  岩洞 
  食性 
  大斑啄木鳥以各種昆蟲為主要食物,它的舌非常長,連接舌的韌帶在皮膚內頭骨外從後而上地繞頭骨一圈之後從一側鼻孔進入顱骨並固定在顱骨中,因而他們的舌頭能夠伸出很長,捕捉藏在樹木深處的昆蟲。它們的食譜中占第一位的是鞘翅目昆蟲的幼蟲,其次是鱗翅目幼蟲,此外半翅目的蝽類、螞蟻也在本物種的食譜中,冬春季節昆蟲活動較少,本物種以各種植物的種子為主要食物。 
 
    棲息地 
  在廣泛的闊葉林,針葉林或混交林中,以及在公園,花園和橄欖樹林等經過改良的棲息地中都可以找到它。它發生在海平面到林線之間,在歐洲最大為2,000 m(6,600 ft),在摩洛哥最大為2,200 m(7,200 ft),在中亞最大為2,500 m(8,200 ft)。 
    食性 
  食蟲性 
 基本資料
行為
 被發現的啄木鳥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爬樹上,並且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其中很多是其他啄木鳥所共有的。除了使用孔進行繁殖外,斑點啄木鳥還會在夜間(有時在白天)在其他啄木鳥挖掘的舊巢穴中棲息。他們有時會開一個新的棲息孔或使用人工巢穴等人工場所。 
   分布區域
 大斑啄木鳥是廣泛分布於古北界的鳥類,可見於整個亞歐大陸和北非;中國大部可見,西藏、台灣無本物種分布。 
 
   物種狀態
 大斑啄木鳥繁殖於每年的5-7月間,營巢於樹洞中,它們營巢的樹洞大多是雄鳥在枯朽的樹幹上鑿出來的,在繁殖季節經常可以聽到雄鳥連續而急促地敲擊樹幹的聲音,這種聲音有可能是雄鳥在鑿洞營巢,但更有可能是雄鳥宣示領域和招引異性的行為。每巢產卵4-5枚,卵白色。孵化期10-12天,育雛期20-30天。 本物種未列入保護目錄,但收到非法捕獵的威脅,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本物種全體,有滋養補虛、消腫止痛的功效,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另外由於本物種喜食很多林業害蟲,因此被譽為「森林醫生」有很多機構在研究對本物種的人工飼養和招引,有一些機構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