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頸鵐
鵐屬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Emberiza buchanani 屬 : 鵐屬
灰頸鵐, 鵐屬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Emberiza buchanani
屬: 鵐屬
Photo By PrasadBasavaraj1 , used under CC-BY-SA-3.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
描述
灰頸鵐(學名:Emberiza buchanani)為雀科鵐屬的鳥類。分布於俄羅斯、蒙古、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常見於新疆海拔1900m 以下的山地灌叢或山坡多石礫和石壁的荒野以及也到耕地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富汗。 在香港範圍, 根據《香港及華南鳥類》2006年版, 第228頁記載, 灰頸鵐只有一個在1990年3月17日在米埔的記錄; 而22年後, 於2012年4月10日, 一班行山人士於新界西貢, 拍攝得該雀的照片, 可能是灰頸鵐在香港的第二次實質記錄.
尺寸
16 cm
築巢地點
地面
棲息地
這種旗布主要在乾燥和開放的生境中發現,這些生境通常是石質,矮小的,有低刺灌木叢的山坡。印度the路支省地區繁殖的鳥類在冬季越過印度,在9月穿越古吉拉特邦,並於3月返回繁殖地。它存在於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不丹,尼泊爾,中國,香港,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薩克斯坦,蒙古,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它是其繁殖範圍以北的一種極為稀有的流浪者,最近有芬蘭和荷蘭的記錄,儘管由於其在非繁殖性羽毛中與近緣且更為普遍的ortolan旗布的相似性,流浪者可能會被忽略。他們在非洲,西亞的部分地區以及南至斯里蘭卡的部分南亞地區過冬。它的自然棲息地是溫帶草原,主要在7000英尺以下。冬季,它在雜草叢生的土壤中發現。它嵌套在一些懸垂的植被下的地面上。巢里布滿了草和頭髮。鱸魚發出的歌曲是一系列簡短而刺耳的音符,它們增加了音量。哈薩克斯坦的鳥類身上已記錄有tick絲透明膜。 Claud Ticehurst指出,男性和女性分別遷移。
食性
食穀性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這種旗布主要在乾燥和開放的生境中發現,這些生境通常是石質,矮小的,有低刺灌木叢的山坡。印度the路支省地區繁殖的鳥類在冬季越過印度,在9月穿越古吉拉特邦,並於3月返回繁殖地。它存在於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不丹,尼泊爾,中國,香港,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薩克斯坦,蒙古,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它是其繁殖範圍以北的一種極為稀有的流浪者,最近有芬蘭和荷蘭的記錄,儘管由於其在非繁殖性羽毛中與近緣且更為普遍的ortolan旗布的相似性,流浪者可能會被忽略。他們在非洲,西亞的部分地區以及南至斯里蘭卡的部分南亞地區過冬。它的自然棲息地是溫帶草原,主要在7000英尺以下。冬季,它在雜草叢生的土壤中發現。它嵌套在一些懸垂的植被下的地面上。巢里布滿了草和頭髮。鱸魚發出的歌曲是一系列簡短而刺耳的音符,它們增加了音量。哈薩克斯坦的鳥類身上已記錄有tick絲透明膜。 Claud Ticehurst指出,男性和女性分別遷移。
物種狀態
不受全球威脅。
Photo By PrasadBasavaraj1 , used under CC-BY-SA-3.0 /Cropped and compressed from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