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玫瑰鸚鵡
玫瑰鸚鵡屬下的一個物種 拉丁名 : Platycercus venustus 屬 : 玫瑰鸚鵡屬
北方玫瑰鸚鵡, 玫瑰鸚鵡屬下的一個物種
植物名: Platycercus venustus
屬: 玫瑰鸚鵡屬
描述
除西部玫瑰鸚鵡外,北部玫瑰鸚鵡比所有玫瑰鸚鵡體型小,成鳥體重90至110 g(3.2至3.9 oz),體長29至32 cm(11至13英寸)。 翅膀寬大,翼展約44 cm(17英寸) , 尾部較長,有十二根羽毛。 儘管一些成年雌鳥羽色較深,頭頂和胸部更可能有零星紅羽,但仍很難從外觀上分辨雌鳥雄鳥。 成鳥的前額、冠部、眼部、耳羽、上頸、後頸呈黑色,喉部為白色,頰部較大,指名亞種的頰部以白色為主,臉頰下方漸變為紫色, 西澳亞種的頰部以藍色為主,上部的白色範圍較為狹窄。北部玫瑰鸚鵡的下頸羽,覆羽和肩羽為黑色,帶有微黃滾邊,邊緣呈扇貝狀;而背羽,尾羽,尾上覆羽及其下部為淺黃色,帶有黑色滾邊和不易發現的灰色絨羽。胸部絨羽羽色深灰,偶有紅色。尾下覆羽為黑色,帶有黑色滾邊。腿部羽毛為淡黃色,略帶藍色。 長尾中間的舵羽呈墨綠色,到尖端處變為深藍色;而其他的飛羽則呈深藍色,邊緣有一條淺藍色和一條白色的條紋。尾下為淡藍色,尖端為白色。羽翼靜止時肩部呈現出一條較寬的斑狀藍紫色,次級飛羽的邊緣為深藍色,初級飛羽為黑色,邊緣為藍色。喙呈米黃色,鼻周蠟膜為灰色,腿和腳為灰色,虹膜為黑褐色。 幼鳥外形肖似成鳥,但整體羽色更深,頰部斑塊不太清晰。尤其是黑色的羽毛實際更偏灰色,頭、頸和胸腹部更可能會散布零星紅羽。
尺寸
28 cm
築巢地點
樹木
食性
北部玫瑰鸚鵡是棕鷹鴞(Ninox rufa)的獵物。 另外該鸚鵡身上或有鳥虱(Fificuloecus wilsoni)。
食性
草食性
基本資料
分布區域
北部玫瑰鸚鵡遍布澳大利亞北部。它的蹤跡橫跨西澳大利亞金伯利(Kimberley),南至南緯18度線附近,人們在德比(Derby) ,溫賈納峽谷國家公園(Windjana Gorge National Park) ,北部伍納明·米利旺迪山脈(Wunaamin Miliwundi Ranges) ,斯普林維爾站(Springvale Station)和沃蒙(Warmun)都發現過它們的蹤跡,據報在霍爾斯溪(Halls Creek)和菲茨羅伊克羅欣(Fitzroy Crossing)也發現過它們的身影。在北領地,從維多利亞河開始,它們的足跡北至提維群島,東至西阿納姆地,橫跨北阿納姆地,一路穿過密林根比島和韋塞爾群島至戈夫半島。目前尚未在阿納姆地中部發現北部玫瑰鸚鵡的蹤跡,但它們曾出現在更東面的地區,如卡奔塔利亞灣的西部和南部海岸線附近,大約在博羅盧拉至昆士蘭西部邊界尼科爾森河的位置。 北部玫瑰鸚鵡生活在草木茂密的開闊林木中,如落葉桉樹林及大草原。典型的棲息樹木包括桉樹例如達爾文紋皮桉, 千層樹, 柏松和相思樹。或沿著小溪流和峽谷的植被中,或在露出地面的砂岩上,懸崖邊,以及一些森林覆蓋的近海島嶼上,你都可以發現棲息的北部玫瑰鸚鵡。偶爾也會在達爾文郊區的紅樹林或公共綠地中發現它們,雖然它們並未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
物種狀態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北部玫瑰鸚鵡列為低危物種,因為其範圍廣且種群穩定,數量沒有任何顯著下降的跡象。 儘管如此,北部玫瑰鸚鵡仍不太常見。 放牧和頻繁焚燒林地可能對北部玫瑰鸚鵡的數量產生負面影響。 與大多數鸚鵡一樣,北部玫瑰鸚鵡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的保護,列入了附錄II中的瀕危物種名單,這意味著進出口或交易該名單上的野生動物是非法的。